|
|
|
|
|
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就“三农”问题举行记者招待会 |
2005-3-11 |
|
|
|
农业在宏观调控中得到加强
●粮食产量将稳定增加,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国债投资和新增投资将提高2.4个百分点 ●农业直接补贴资金将比去年增加10%
3月10日,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记者招待会,招待会传递了一个重要信息,我国农业将在宏观调控中得到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发展将会取得新的成果:粮食产量将稳定增加,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国债投资和新增投资比去年提高2.4个百分点;农业直接补贴资金比去年增加10%。农业部部长杜青林、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姜伟新、财政部副部长朱志刚、科技部副部长李学勇就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回答了中外记者的提问,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曹卫洲主持招待会。农民是否持续增收,是记者关注的一个重点。2004年,各地区、各部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认真贯彻中央扶持农业的各项政策措施,统筹做好各方面的工作,有力地推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实现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去年,农民人均收入2936元,比上年增加314元,增长了1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8%,为1997年以来增幅最高的一年。杜青林对农民增收的构成进行了分析,一是人均农业纯收入,在农民人均收入中,人均农业纯收入1056元,增加176元,增长20%,对增收贡献率达到56%;二是工资性收入,其中农民人均外出务工收入达到398元,增加52元,增长15%;三是转移性收入,特别是来自国家的补贴收入增加较多,全年农民人均得到的转移性收入116元,增加19元,增长19.3%,其中粮食直补收入人均14元。同时,农民税费负担大幅度下降,人均减少30元,下降44.3%,东中西部农民收入差距有所缩小。
对于今年的农民增收形势,杜青林说,2005年的基本目标是,力争粮食产量稳定增加,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发展。因此,要加强耕地保护和质量建设,提高粮食生产能力;要深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农业产业升级;要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增强农业科技的支撑作用;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要强化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提高农产品质量水平;要完善动物防疫体系,增强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对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杜青林说,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一项重大决策,对全面提高我国农业生产水平、提升我国农业竞争力、提高农民收入水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必须增强土地资源保护的能力,提高土地产出力;加强农田水利设施的保障能力;增强农产品加工转化能力;增加防治动物疫病和植物病虫害能力;加强农业综合服务的社会能力。经过不断努力,我国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竞争力将明显加强。农业和农村的发展,离不开农业投入。对此,姜伟新说,国债投资要突出重点,向“三农”倾斜。今年国债投资和新增投资比2004年要提高2.4个百分点,国家发改委将会同有关部门把这项政策落到实处。要继续加强农村“六小工程”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朱志刚表示,今年全国农业直接补贴资金有望在去年116亿元的基础上增加10%,农民对这个政策的满意度是98%以上。另外,农业直接补贴资金要直接投向全国800个产粮大县。他说,长期以来,产区对销区贡献巨大,而产区财政因为农业的比较效益低而很不充盈,这次国务院决定拿出55亿元奖励全国800个产粮大县。在措施上,实行直接补贴到县,补助县财政的“一般财力”,用于教育、科技和农业,绝不允许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对于建设科技对农业的支撑体系,科技部副部长李学勇说,要加大对粮食增产的科技支撑力度,要加大科技富民的力度,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加大对农业科技的纵深培育。
杜青林还就海峡两岸农业合作的交流不断加强,回答了记者的提问。他说两岸农业合作交流,有利于各自优势的发挥。两岸自1985年开始进行农业交流和合作,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我们要进一步推动两岸合作,最近要为台湾农产品销到内地创造条件。 |
|
作者/出处:2005年03月11日 人民日报
阅读次数 [15947] |
|
上一篇
下一篇
|
|
|
|
|
栏目最新内容 | NEW |
|
栏目热门信息 | HOT |
|
|
|
|
|
主办:乾安县农业机械化管理局 |
地址:鸣凤大街508号 |
邮编:131400 |
电话:0438--8222523 |
传真:0438--8222523 |
Email:qa@jlnongji.c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