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集众智 促交流 推动农业机器人创新应用 |
| 2025-11-5 |
|
|
|
|
近日,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总站、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在2025年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上联合开展了农业机器人技术交流活动。来自全国相关科研教学、鉴定检测单位和生产企业的20多位知名专家齐聚一堂,分应用领域和场景交流农业机器人创新应用现状,展望发展前景,为加快推动农业机器人创新应用献计献策。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春江出席技术交流并发言。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总站站长王松、总工程师金红伟,信息中心总工程师王家农以及来自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大数据发展中心、中国农机工业协会精准农业技术装备分会有关部门的同志出席技术交流。技术交流活动由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副会长李安宁主持。

农业机器人技术交流现场
机器人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农业是机器人应用的10个重点行业之一,是农机装备智能化发展的重要方向。在我国农业机械化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进一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和质量,机器人在破解传统农机难以胜任的不确定、非结构化作业环境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十四五”期间,农业农村部聚焦大田种植、果蔬采收、养殖三个重点产业领域机器人技术研发攻关,取得了一批积极成果,为农业机器人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农业机器人创新应用进入了加快推进时期,发展前景广阔。
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总站站长王松表示,总站正积极落实部党组关于提升农业机器人鉴定检测能力、加强农业机器人推广应用的部署要求。要抓住编制“十五五”规划的机遇,加强农业机器人创新应用顶层设计,针对农业生产急需,坚持需求导向,争取政策支持一批基础较好的农业机器人技术示范应用。要加快提高农业机器人鉴定检测和示范推广能力,多渠道争取支持建设一批农业机器人基础研究平台和中试熟化基地,加强专用鉴定检测设施设备和软硬件研制、标准大纲编制,推进农业机器人作业管理平台建设,提高智能农机装备数据管理和共建共享水平,为农业机器人技术研发、工程实现、产品落地、示范推广创造更换条件。要加快协同平台和机制建设,凝聚产学研推用各方力量,群策群力尽快完善农业机器人鉴定检测、示范推广方式方法,共同为农业机器人技术早日规模化落地提供有力支持保障。

赵春江院士报告交流
赵春江院士在交流活动上指出,为突破作业环境非结构化、对象丰富且个体非标准化现象突出、应用主体购买力相对较弱等农业机器人应用制约因素,应聚焦特定作业场景、对象和环节发展专用农业机器人,优先攻关适用于劳动强度大、恶劣生产环境的农业机器人,建议加大研发、应用政策支持力度,培育市场、降低成本。
在分领域交流中,中国机械工业集团研究员吴海华分享了我国农业机器人发展的短板与对策。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刘成良、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道亮、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熊本海、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研究员陈立平、江苏大学教授邹小波分别专题交流了大田种植、水产养殖、畜牧养殖、设施农业、农产品加工领域农业机器人技术创新应用现状和趋势。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教授张俊宁、国家农业智能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梅鹤波分别交流了农业机器人标准体系建设和鉴定检测方面的研究进展。杭州云深处科技有限公司总监程捷、遨博(上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红姣、福州木鸡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廖新炜分别交流了农业机器人典型产品及应用场景。


分领域专家交流
来自全国有关单位的300多位代表参加了技术交流。 |
|
作者/出处: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总站智能装备推进处
阅读次数 [16] |
|
|
上一篇
|
|
|
|
|
| 栏目最新内容 | NEW |
|
| 栏目热门信息 | HOT |
|
|
| |
|
 |
| 主办:乾安县农业机械化管理局 |
地址:鸣凤大街508号 |
邮编:131400 |
| 电话:0438--8222523 |
传真:0438--8222523 |
Email:qa@jlnongji.cn |
|